我在剛學楊氏拳架時,產生一些疑問
提手上式和手揮琵琶有什麼不同?
單鞭為什麼右腳要扣步?
不用力怎麼和人打?
拳擊的出拳很快,要怎麼防?
跆拳道的出腿要怎麼應對?
詠春拳要怎麼應對?
八極拳又要怎麼應對?
身為現代人的好處,就是我們有Google大神。
怎麼借由Google的幫助找到宗岳門所發表的文章,就不在這裡提了(有一點曲折)。
我花了數天的時間(是的,數天,文章多到一個不行),讀完所有的文章後,雖然沒有得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但發現宗岳門的理論體系很完整,很合乎科學和邏輯,似乎可以由其中得到上述問題的解答。於是我報名參加了體驗課程,然後報名正式學習,到現在大概學了1年10個月。
我想先介紹一些宗岳門的東西。
宗岳門的拳法是傳自於楊露禪的大弟子王蘭亭,所傳的套路只有一套,為「六十四式」。特點之一是以槍入拳,兵拳合一。所以宗岳門還要學槍法(黃林彪所傳的奇槍二十六式),而戳拳、砸拳這兩母拳,也是來自於槍法。學習槍法,可以更瞭解和體會王蘭亭的太極拳六十四式和相關的功法。
宗岳門的太極拳包括四術十法。
四術是引落術、連環術、串子術和罡氣術
十法的名稱是:
引落術的上翻肘、中平肘、下翻肘、反身大纒
連環術的推掌、托掌、帶掌、領掌
串子術的戳拳和砸拳
十法是手和身形要走的軌跡。
光有軌跡,就只是體操或舞蹈,不是內家拳。要配合內家拳的觀念和功法,身上才能練出東西來。
要如何練這「十法」,有相關的觀念和功法。比較重要觀念的如下:
指領
擰(滾鑽)
結構
串勁
捲落
無力技術
制而後摔打拿踢
單腳、前腳重心
翻筋轉骨
用技八律
在練十法的十個軌跡時,在軌跡中的的任何一點、任何時間,都必須維持「結構」,不能斷勁。否則遇到高手,就會被人家由斷勁處打入而被制住。必須做到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所以結構和串勁非常重要。
這十個軌跡都要用「以指領勁」來走,也就是手指尖做滾鑽,擰動由指尖到湧泉的全身來串勁,然後由手指尖帶著全身去走軌跡。並且在走整個軌跡時,都要維持結構和串勁。
王蘭亭太極拳既然是一種可以格鬥制人的拳法,就時時刻刻都要有對敵的意識。這也是為什麼時時刻刻一直要保持結構和串勁的原因之一。在練習時,若有疑問,也可以由對敵的意識來找尋解答。
王蘭亭太極拳的對敵,是假設對方是一個高大強壯又很重的高手。我們是推不動也拉不動對方的。我們在走這十個軌跡時,既然推不動和拉不動對手,又一定要走軌跡,就會變成推動自己或拉動自己。但因為在推動自己或拉動自己的過程中,我們仍然維持結構和串勁,就不會敗形而被對方所制。
要注意的是,在推動自己和拉動自己的過程中,不能給對手任何的「力」。因為對手感受到力,就會使用因應的方法來對付我們,就像我們感受到對手的力時,就會使用引落術、連環術來處理對手是一樣的道理。
在推動自己和拉動自己的過程中,也不能受對方任何的「橫力」,這時就要用「平行術」來取勢取勁,用引落術來不受對方的「橫力」,這是內家所說的「因敵成體」。等對方的勁和勢都用盡了,我們再制而後摔打拿踢。這是「無力技術」的初步。(這裡用到「用技八律」中的三式一線、引入中軸、見肉分槍、掌隨肘繞、以氣全吞、三⻆出擊。宗岳門的宗長葉金山先生有寫了一篇專文,詳細而深入的介紹了「用技八律」( http://buwuztaiji.weebly.com/25991295633709633853/18 )。另外,葉金山先生也有另一篇專文,詳細而深入的介紹了「平行術」( http://buwuztaiji.weebly.com/25991295633709633853/19 ))
既然我們是推不動對手而推自己,或拉不動對手而拉自己,又要外三合,又要因敵成體,我們的腳步就會移動,所以我們會有腳法和步法。古人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可見步法的重要。
要注意的是,王蘭亭太極拳的腳法和步法不是自己動,是因為指尖先動,而我們要做到外三合(用擰、串勁、維持結構來做外三合),腳和步法會因為擰、串勁、維持結構自然被引動。
除了步法、還要注意單腳前腳重心。當然這時還是要維持結構和串勁。
單腳前腳重心的原因很簡單,但就是因為太簡單了,所以時常被忽略。也因為太簡單了,不知該如何解釋,才會讓人有感覺,有體會,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把手、口傳心授。
這麼說吧,就算前面所說的練得再好,沒有單腳前腳重心,先自廢武功百分之九十。
前面一直強調「結構」和「串勁」。結構很難用文字解釋(又是一個需要手把手,口傳心授的重點),先來說說「串勁」。
要練串勁,要先練「擰」和「翻筋轉骨」。
「擰」和「翻筋轉骨」的動作很簡單,但要練到好卻是很不簡單。方法是由手指最前面的那一小塊肉(指尖)開始擰動向前(滾鑽),就像用螺絲起子轉動螺絲,將螺絲轉到木頭或牆壁中一樣,只是指尖是螺絲釘的釘尖,不是螺絲起子。手指頭的第一個關節不動,由指尖擰轉到手指頭第一個關節,然後擰轉第一個關節到第二個關節(第二個關節不動),然後擰到第三個關節(手指和手掌交接的關節),然後擰到腕關節,再依順擰到肘,肩,腰,胯、膝、踝到湧泉。擰的時候要一個點一個點的擰,由指尖到湧泉有無數個連續的點。一個方向擰到底,再由指尖反方向擰。這時會發現,小手臂、大手臂、肩、肩胛骨......會一直在翻轉。這整個擰轉的過程都不能用力。感覺會緊的地方,通常都是停止擰的地方,只要想辦法由停止擰的地方繼續往後擰,原來緊的地方就不會緊,這就是節節貫串。
我剛開始練「翻筋轉骨」時,就只是在開車時翻轉手指尖到肘的手指、手掌、小手臂,有一天突然發現可以擰過手肘,動到大手臂和肘交接處的一點點,然後就慢慢地也可以擰動大手臂到肩。然後有一天又突然發現可以擰過肩到右後背的一點點。就是這樣每天找空檔練習擰和翻轉手臂。
我是由練習擰和翻轉手臂,體會到串勁後,然後用串勁去走引落術和連環術的軌跡(我還沒練到串子術和罡氣術),才比較知道引落術和連環術是在練什麼。
宗岳門的「布武道館」有提供一堂體驗課。這堂體驗課,老師教的是「結構」和「推發」。有興趣不妨來體驗一下。
宗岳門很好玩的一點是,第一堂課教的內容,就是最重要的內容。結構是基礎,有了結構的支撐,才可以不必用力;而推發會需要結構、不用力、指領、捲落、串勁、軌跡、鬆等一切以後的課程內所學到的東西。當學到一個新的觀念或功法,就要把它用到推發上,會一直不斷地在推發上加上東西和內涵。所以宗岳門的一伸手,實際上包含了許多東西,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只是伸手那麼簡單。這其中的細膩處,只有用心練了才能體會和明白。
提手上式和手揮琵琶有什麼不同?
單鞭為什麼右腳要扣步?
不用力怎麼和人打?
拳擊的出拳很快,要怎麼防?
跆拳道的出腿要怎麼應對?
詠春拳要怎麼應對?
八極拳又要怎麼應對?
身為現代人的好處,就是我們有Google大神。
怎麼借由Google的幫助找到宗岳門所發表的文章,就不在這裡提了(有一點曲折)。
我花了數天的時間(是的,數天,文章多到一個不行),讀完所有的文章後,雖然沒有得到上述問題的答案,但發現宗岳門的理論體系很完整,很合乎科學和邏輯,似乎可以由其中得到上述問題的解答。於是我報名參加了體驗課程,然後報名正式學習,到現在大概學了1年10個月。
我想先介紹一些宗岳門的東西。
宗岳門的拳法是傳自於楊露禪的大弟子王蘭亭,所傳的套路只有一套,為「六十四式」。特點之一是以槍入拳,兵拳合一。所以宗岳門還要學槍法(黃林彪所傳的奇槍二十六式),而戳拳、砸拳這兩母拳,也是來自於槍法。學習槍法,可以更瞭解和體會王蘭亭的太極拳六十四式和相關的功法。
宗岳門的太極拳包括四術十法。
四術是引落術、連環術、串子術和罡氣術
十法的名稱是:
引落術的上翻肘、中平肘、下翻肘、反身大纒
連環術的推掌、托掌、帶掌、領掌
串子術的戳拳和砸拳
十法是手和身形要走的軌跡。
光有軌跡,就只是體操或舞蹈,不是內家拳。要配合內家拳的觀念和功法,身上才能練出東西來。
要如何練這「十法」,有相關的觀念和功法。比較重要觀念的如下:
指領
擰(滾鑽)
結構
串勁
捲落
無力技術
制而後摔打拿踢
單腳、前腳重心
翻筋轉骨
用技八律
在練十法的十個軌跡時,在軌跡中的的任何一點、任何時間,都必須維持「結構」,不能斷勁。否則遇到高手,就會被人家由斷勁處打入而被制住。必須做到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所以結構和串勁非常重要。
這十個軌跡都要用「以指領勁」來走,也就是手指尖做滾鑽,擰動由指尖到湧泉的全身來串勁,然後由手指尖帶著全身去走軌跡。並且在走整個軌跡時,都要維持結構和串勁。
王蘭亭太極拳既然是一種可以格鬥制人的拳法,就時時刻刻都要有對敵的意識。這也是為什麼時時刻刻一直要保持結構和串勁的原因之一。在練習時,若有疑問,也可以由對敵的意識來找尋解答。
王蘭亭太極拳的對敵,是假設對方是一個高大強壯又很重的高手。我們是推不動也拉不動對方的。我們在走這十個軌跡時,既然推不動和拉不動對手,又一定要走軌跡,就會變成推動自己或拉動自己。但因為在推動自己或拉動自己的過程中,我們仍然維持結構和串勁,就不會敗形而被對方所制。
要注意的是,在推動自己和拉動自己的過程中,不能給對手任何的「力」。因為對手感受到力,就會使用因應的方法來對付我們,就像我們感受到對手的力時,就會使用引落術、連環術來處理對手是一樣的道理。
在推動自己和拉動自己的過程中,也不能受對方任何的「橫力」,這時就要用「平行術」來取勢取勁,用引落術來不受對方的「橫力」,這是內家所說的「因敵成體」。等對方的勁和勢都用盡了,我們再制而後摔打拿踢。這是「無力技術」的初步。(這裡用到「用技八律」中的三式一線、引入中軸、見肉分槍、掌隨肘繞、以氣全吞、三⻆出擊。宗岳門的宗長葉金山先生有寫了一篇專文,詳細而深入的介紹了「用技八律」( http://buwuztaiji.weebly.com/25991295633709633853/18 )。另外,葉金山先生也有另一篇專文,詳細而深入的介紹了「平行術」( http://buwuztaiji.weebly.com/25991295633709633853/19 ))
既然我們是推不動對手而推自己,或拉不動對手而拉自己,又要外三合,又要因敵成體,我們的腳步就會移動,所以我們會有腳法和步法。古人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可見步法的重要。
要注意的是,王蘭亭太極拳的腳法和步法不是自己動,是因為指尖先動,而我們要做到外三合(用擰、串勁、維持結構來做外三合),腳和步法會因為擰、串勁、維持結構自然被引動。
除了步法、還要注意單腳前腳重心。當然這時還是要維持結構和串勁。
單腳前腳重心的原因很簡單,但就是因為太簡單了,所以時常被忽略。也因為太簡單了,不知該如何解釋,才會讓人有感覺,有體會,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手把手、口傳心授。
這麼說吧,就算前面所說的練得再好,沒有單腳前腳重心,先自廢武功百分之九十。
前面一直強調「結構」和「串勁」。結構很難用文字解釋(又是一個需要手把手,口傳心授的重點),先來說說「串勁」。
要練串勁,要先練「擰」和「翻筋轉骨」。
「擰」和「翻筋轉骨」的動作很簡單,但要練到好卻是很不簡單。方法是由手指最前面的那一小塊肉(指尖)開始擰動向前(滾鑽),就像用螺絲起子轉動螺絲,將螺絲轉到木頭或牆壁中一樣,只是指尖是螺絲釘的釘尖,不是螺絲起子。手指頭的第一個關節不動,由指尖擰轉到手指頭第一個關節,然後擰轉第一個關節到第二個關節(第二個關節不動),然後擰到第三個關節(手指和手掌交接的關節),然後擰到腕關節,再依順擰到肘,肩,腰,胯、膝、踝到湧泉。擰的時候要一個點一個點的擰,由指尖到湧泉有無數個連續的點。一個方向擰到底,再由指尖反方向擰。這時會發現,小手臂、大手臂、肩、肩胛骨......會一直在翻轉。這整個擰轉的過程都不能用力。感覺會緊的地方,通常都是停止擰的地方,只要想辦法由停止擰的地方繼續往後擰,原來緊的地方就不會緊,這就是節節貫串。
我剛開始練「翻筋轉骨」時,就只是在開車時翻轉手指尖到肘的手指、手掌、小手臂,有一天突然發現可以擰過手肘,動到大手臂和肘交接處的一點點,然後就慢慢地也可以擰動大手臂到肩。然後有一天又突然發現可以擰過肩到右後背的一點點。就是這樣每天找空檔練習擰和翻轉手臂。
我是由練習擰和翻轉手臂,體會到串勁後,然後用串勁去走引落術和連環術的軌跡(我還沒練到串子術和罡氣術),才比較知道引落術和連環術是在練什麼。
宗岳門的「布武道館」有提供一堂體驗課。這堂體驗課,老師教的是「結構」和「推發」。有興趣不妨來體驗一下。
宗岳門很好玩的一點是,第一堂課教的內容,就是最重要的內容。結構是基礎,有了結構的支撐,才可以不必用力;而推發會需要結構、不用力、指領、捲落、串勁、軌跡、鬆等一切以後的課程內所學到的東西。當學到一個新的觀念或功法,就要把它用到推發上,會一直不斷地在推發上加上東西和內涵。所以宗岳門的一伸手,實際上包含了許多東西,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只是伸手那麼簡單。這其中的細膩處,只有用心練了才能體會和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