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王宗岳浩浩太極拳,千山當俯首不敢忘前賢。
  • 布武首頁
  • 免費體驗
  • 開課班別
  • 發表觀點
  • 記錄心得
  • 課程介紹
  • 海外課程
  • 學習地圖
  • 太極運動
  • 太極養身
  • 聯繫我們
  • 關於宗岳
    • 宗岳理念
    • 宗岳四論
    • 武禹襄
    • 宗岳四術
    • 宗岳傳承
  • 總會資訊
    • 宗岳規章
    • 聯盟道館
    • 宗岳太極相關武術用品
  • 影音課程
巍巍王宗岳浩浩太極拳,千山當俯首不敢忘前賢。

太極拳要學甚麼? --- 中和班余遠志

3/19/2017

1 評論

 
我完全可以理解絕大部份的人對於剛柔並濟和必須用力的堅持,
因為幾乎所有的武術都是如此。
 
「無力」的武術,的確是太違背常理和常識。
 
但是......
 
拳論裡說:「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後有也。察「四兩撥千金」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這段70個字的敍述,明白表示,「壯欺弱、慢讓快」、「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必學也會。
 
那麼太極拳要學的是什麼?
 
太極拳要學的,是反其道而行,反而是「弱欺壯、快讓慢」,「無力打有力,手快讓手慢」,從而做到「四兩撥千金」和「耄耋禦眾」。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能做到「無力打有力,手快讓手慢」,必須找出「有力」和「手快」的弱點,
再針對這些弱點,找出可以克制這些弱點的方法,然後要找出能訓練學生使用這些方法的訓練功法。
 
這其中的細膩和細緻程度,真的是讓我嘆為觀止,愈學習,愈練習,就愈覺得博大精深,而每當自己有一點點進步時,那種令人雀躍的程度,真的會讓人一練再練,連睡前躺在床上都還在練習,捨不得停止,唯恐感覺跑掉或不見。這個真的是要自己親身去體會到,才知道那種嗞味,文字和言語實在難以形容。
 
也因為老師就是「手把手」的教我們這些「無力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親身示範、講解、餵勁,糾正我們的......嗯,不止是動作,還有那裡因為用力而卡住,遺漏了那些要注意的要領,要練那些功法可以改善,若用力會怎麼樣......。
 
因為老師比我們鬆柔,一接手,就知道我們的問題所在,直接活生生在我們面前展現「鬆柔」的威力,直接讓我們體會一用力就被「制而後摔打拿踢」。是的,我們學的是要能「摔打拿踢」,而不只是「推手」。
 
這樣的教學和練習,本來就是以「理論和實務合而為一」為準則!
 
宗岳門的太極拳,傳承自楊露禪的大弟子王蘭亭道長,中間經過了周玉祥、吳錦園兩位大師,傳到宗岳門的宗長葉金山先生,傳承的代數少,也因此能保留了原本太極拳的武術的本質,並完整地保留了修鍊原始楊氏太極拳的觀念、功法、拳架和用技法。
 
而這個傳承下來的原始楊氏太極拳,老師教的,就是要我們大鬆大柔不用力,然後教我們如何可以大鬆大柔不用力地「制而後摔打拿踢」。
 
大鬆大柔的太極拳,就是我們生活和生命的一部份,不是空談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課程和修鍊,讓我們可以一窺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智慧結晶。
 
[完全鬆柔用技的王宗岳太極拳]
[內家兵拳,盡在宗岳;布武道館與您一起邁向武學之巔。]
1 評論
余清城
4/5/2017 03:23:30 pm

回覆



發表回覆。

    本館記錄

    這裡是紀錄與心得分享的開放空間,歡迎蒞臨指教。

    存档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十月 2019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五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分享者

    全部
    台北中和2班林坤原
    台北中和2班洪聖雄
    台北中和2班鄒菲玲
    台北中和班余遠志
    台北中和班余遠志
    台北中和班楊明峰
    台北中和班楊明峰
    台北中和班鄭仰傑
    台北中和班黃炳森
    新竹光明班徐代勇
    新竹光明班徐代勇
    新竹光明班簡煌晉
    新竹光明班陳一心
    館長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