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王宗岳浩浩太極拳,千山當俯首不敢忘前賢。
  • 布武首頁
  • 免費體驗
  • 開課班別
  • 發表觀點
  • 記錄心得
  • 課程介紹
  • 海外課程
  • 學習地圖
  • 太極運動
  • 太極養身
  • 聯繫我們
  • 關於宗岳
    • 宗岳理念
    • 宗岳四論
    • 武禹襄
    • 宗岳四術
    • 宗岳傳承
  • 總會資訊
    • 宗岳規章
    • 聯盟道館
    • 宗岳太極相關武術用品
  • 影音課程
巍巍王宗岳浩浩太極拳,千山當俯首不敢忘前賢。

宗岳門太極拳如何放鬆20160101-新竹光明班-陳一心

1/18/2016

0 評論

 

本篇文章是宗岳門太極拳布武道館李健儒館長於新竹班2015/12/31提到的重點,以我個人能理解的範圍做重點記錄與說明,如有謬誤,請以李館長所教的內容為準。


放鬆一直是學習太極拳詢問率最高的問題,如果能了解放鬆是什麼、不放鬆是什麽、如何放鬆,才能讓身體逐漸符合宗岳門太極拳要求的鬆柔狀態。

放鬆是不用肌肉力、不去控制肌肉,宗岳門太極拳是用指領、方位、環位、基本軌跡的方式形成內勁,來取代肌肉力的操作。

不放鬆就是用了肌肉力,還有在控制肌肉,不放鬆的部位內勁會斷掉,運用時力量的流動就會卡住,而導致施技失敗。

放鬆不是去操練某一個功法形成的,而是任一時刻把感覺到有用力、控制到肌肉的部位放掉而不再用力與控制,宗岳門太極拳是從指領開始引動手、身體、腳走在基本軌跡上,檢查中間是否有斷掉無法擰動的部分,把用力的肌肉放掉,讓力量可以通過。

宗岳門太極拳的放鬆就是時常檢查並且把感覺到有用力的地方放掉,使肌肉不再受到控制,使用力的地方越來越少,使軌跡的運行不會斷勁卡住,如此才能達到完全不用力,也因此才能夠練出宗岳門太極拳的上乘功夫。

新竹光明班
記錄學員  陳一心 2016/01/03

學齡:4個月
0 評論

太極拳練習方法:標示法與體感法20160101-新竹光明班-陳一心

1/16/2016

0 評論

 
本篇文章是宗岳門太極拳布武道館李健儒館長於新竹班2015/12/31提到的重點,以我個人能理解的範圍做重點記錄與說明,如有謬誤,請以李館長所教的內容為準。

李館長經過長時間的教學經驗,想出如何幫助學員可以更快練出宗岳門太極拳功夫的練習方法,以下會以三個重點進行說明:1.標示法是什麼 2.體感法是什麼 3.標示法與體感法的差異及如何練習

1.標示法是什麼

標示法是以分段標示好的太極拳運行軌跡最大操作範圍和折返點標準來練習,例如:下翻肘軌跡會標示成1.撞 2.拉 3.轉 4.發共4段軌跡。

標示法是宗長將軌跡的極限定義清楚,使之成為練習及操作太極拳的標準,依標示法練習可使身體適應太極拳軌跡的最大操作範圍及折返點,練習純熟後操作太極拳時身體自然就會清楚動作的運作及限範圍在哪裡,因此得以隨時保持正確的結構。

2.體感法是什麼

體感法是透過教練手把手幫助學員翻筋轉骨,使學員體會並記住正確翻筋轉骨完成軌跡運行的體感,例如:下翻肘的體感法練習時,教練會幫學員的手做擰轉,使學員體會正確的翻筋轉骨可以使身體被引動而操作完軌跡的感覺。

體感法的重點在於練習以正確的指領及翻筋轉骨操作太極拳軌跡,藉此了解翻筋轉骨的方法及極限在哪裡,練習純熟後操作的軌跡就會有正確的內涵,而不是只做動作的空架子。

3.標示法與體感法的差異及如何練習

標示法在外型上的擰轉不是每一個過程都很明顯,需要身體夠放鬆的狀態去操作才能掌握運作軌跡的正確內涵,未掌握時很可能都是在做動作或用肌肉力在操作,因此學員要掌握到正確的翻筋轉骨通常要花一段時間的練習、自我修正或教練幫忙調整,慢慢的修成接近正確的內涵而練成。

體感法是用比較大幅度的擰轉去做翻筋轉骨,學員會比較容易記住以正確技術擰動手和身體的感覺,因此學員可以比較快掌握太極拳鬆柔的操作方法。

標示法的外型是練成之後而展現出的太極拳操作狀態,一般人看不出來操作者有沒有做內在的翻筋轉骨;相對來說,體感法的外型則是可以看出比較大的筋骨擰轉。

剛開始學習軌跡時,教練會教學員標示法,將軌跡的最大操作範圍分段交代清楚,讓身體開始習慣軌跡動作的極限。然後教練再以體感法擰轉學員的手、身、步,讓學員記住用正確的指領引動身體的感覺,使學員可以依此感覺練習掌握操作軌跡的內涵,並漸漸能以更小幅度的擰轉來運行軌跡,目標是練到體感法與標示法的外型合而為一。

雖然只練習標示法一樣可以練成太極拳,但加上體感法的練習可以有效加強學員對正確的太極拳操作內涵的掌握程度,減少空比劃動作的狀態,進而縮短2年以上的時間練出太極拳。

新竹光明班
記錄學員  陳一心 2016/01/03
學齡:4個月
0 評論

宗岳門太極拳的移重心法-新竹光明班-陳一心

1/15/2016

0 評論

 
宗岳門太極拳的移重心法

本篇文章是宗岳門太極拳布武道館李健儒館長於新竹班2016/01/07提到的重點

,以我個人能理解的範圍做重點記錄與說明,如有謬誤,請以李館長所教的內

容為準。

宗岳門太極拳的移重心能達到移動時不用力、移重心時能夠把人擠開、單腳站立

也能把人擠開……等等效果,以下會說明移重心的方法、要點、遇到阻力時產

生的細節,以作為練習的依循方向。

移重心的方法

首先,雙腳平行站立,重心全放在單一隻腳;再來,將重心腳擰轉造成身體欲

向上但是上不了而擠向另一隻腳移動;最後,使重心完全移到另一隻腳時完成

。

移重心的要點

一開始站立時就必須不用力,也就是說必須要有頂頭懸、沉肩墬肘、含胸拔背

、鬆腰落胯、起踵頂膝;簡單來講,就是要往上拔高、身體放鬆、放’掉用力的

肌肉、膝蓋和腳掌要維持相對角度、能向下產生抓地力。

移動重心時,身體緊的地方要即時放掉,遇到有人阻擋在身體旁邊時,接觸點

不可以用力,重心才移的過去;因為只要一用力,就會阻擋的力量卡住了。唯

有不用力的移重心才能持續蓄勁,不用力才能讓勁引化阻擋的力量,不用力才

能讓勁傳到另一隻腳。

移完重心後,是另一隻腳的全重心,又是一個完全的蓄勁。整個移重心的過程

,因為有正確的身體結構及放鬆不用力,會是一腳放勁同時幫助另一腳蓄勁,

因此可以使勁不會間斷,隨時有勁可使用。

遇到阻力時產生的細節

當有人站在旁邊用身體阻擋著,移重心過去的時候,接觸對方的那一側的手是

因放鬆而自然向內捲而不會用到橫力去引化力量;另一方面,接觸點是隨著重

心移動的過程中使用如同坦克車履帶換點輾壓的方式而擠開對方身體。

能使用正確的移重心方法,就能夠不用力而且持續不間斷的蓄勁,即使遇到外

來的阻力也能夠輕鬆擠開,即使是單腳站立也能達到擠開人的效果,是太極拳

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記錄學員  陳一心 2016/01/13
0 評論

宗岳門太極拳由中平引落談貫串-台北中和班-鄭仰傑

1/15/2016

0 評論

 
本週的題目為中平引落,但這個中平引落更強調的在於「推動自己」這件事情,過去標示法的優點為即使推動不了身體,但隨著標示法的軌跡走身體會漸漸熟悉,並且知道該怎麼動,但缺點就變成因為變成有順序的1234步驟,導致身體推動這件事被忽略了。
本次改良後的練習方式,更強調的是身體推動,或者該說這才解釋了軌跡為什麼是這樣走,在完全強調指領往前到緊繃的情況,形成身體的形變,形變亦有程度上的差別,若稱以前手緊繃了腰被帶動了,只能稱之為牽動,因為有感覺所以走了,但現在強調的是推動或拉動,透過筋膜的完全緊繃,在身體內部筋膜才能真的形成固體,像一根柱子一樣推動自己。
因此可以歸納固態、液態、氣態的程度差別
(1)固態可以視為剛學習翻筋轉骨的結構力,因為不知道該如何串通全身必須透過外在身體的某些姿勢來避免斷勁,初學者於此階段可以明確感受到結構力與肌肉力的不同,但因是靠外在軌跡的調整因此能使用的角度很有限,只要脫離標示法的十種軌跡就會斷勁。
(2)液態則已經在門內學習一段時間,身體隨著對翻筋轉骨及筋膜方向的掌握增加,身體可以在任何姿勢下調整出結構力,但結構力的調整需由手指一一向下推動,因此會有如水在身體內流動的體感,而稱之為液態。
(3)氣態雖然目前仍未掌握,但隨著館長指導的順序及邏輯來看,可以推論是身體不論怎麼走都會走在可以推動自己的軌跡上,因此身體的改變不在只有挨點改變,而是整體如氣體被外物入侵時,會全身配合外物產生形變,脫離了一關一關貫串筋膜較慢的貫串方式,到此階段才較能完整發揮太極拳的作戰技術。

台北中和班 鄭仰傑 初段教練 學齡:4.8年
0 評論

中平引落練習方法紀錄分享-新竹光明班-徐代勇

1/15/2016

0 評論

 
* : 為要特別留意處
中平引落
 標示法(*最後要做到如標示法的外形不翻擰動作!) /
 體感法(相較於標示法, 體感法的動作一開始都要比較大, 透由體感法展筋, 透由標示法內化擰翻)
 1 : 指向前, 透過指領回推,不是橫轉, esp 最末段,腕要確實貼到胸前才能有完整的腕型
 2 : 橫移時要注意掌翻, 連小指都要串, 過程是指擰推動肘*
 3 : 合身補位 [不會補 / 磨背補 / 捲進來補 => 當有做到 指擰推動肘 時, 就已是呈3D, 所以身型也會呈捲進來]
 4 回溯*推掌 : 力通背(雙肩)後, 會自然回溯到開始處, 帶動手完成推掌



安靜

這次上課,教練其實一直有說到關鍵字:只要放鬆,身體自然會安靜。只要身體安靜,身體自然會放鬆。
個人經驗往往是要腦袋放空(因為長久習慣使用肌肉力,目前身體的反射動作還是處於使用肌肉力),心靜下來,意念專注在自己身上,從指尖開始觸發,手,腕,肘,肩,脊背,腰,垮,腿,膝,踝,湧泉。一一檢視自己。
想要空間出現,身體就必須安靜

新竹光明班 徐代勇 學齡:2.3年
0 評論
<<上一步

    本館記錄

    這裡是紀錄與心得分享的開放空間,歡迎蒞臨指教。

    存档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十月 2019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二月 2016
    十一月 2016
    五月 2016
    三月 2016
    二月 2016
    一月 2016

    分享者

    全部
    台北中和2班林坤原
    台北中和2班洪聖雄
    台北中和2班鄒菲玲
    台北中和班余遠志
    台北中和班余遠志
    台北中和班楊明峰
    台北中和班楊明峰
    台北中和班鄭仰傑
    台北中和班黃炳森
    新竹光明班徐代勇
    新竹光明班徐代勇
    新竹光明班簡煌晉
    新竹光明班陳一心
    館長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