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最近對於身體如何持續「鬆柔」有一項認知及一項體會,前者為操作身體的觀念要從用「肌肉」改為「筋膜」。後者為透過「體感」了解到「因果關係」,降低用「自我意識」操作身體,讓身體能夠更鬆柔。小弟後者體會的部份分為「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以及最後的「見山是山」三個階段說明。
第一階段很直接地(沒有太多「自我意識」)操作「指領」及「捲落」。後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慢慢加入許多操作要領(即標示法),如「金剪指」、「彎弓」、「肘旋」及「環位」等。藉由這些標示法,讓自己在放掉「肌肉」改用「筋膜」上進步很多,此時也進入第二階段,認為身體的操作不該只是「指領」及「捲落」那麼單純,背後實際上有很多操作要領在操作時要注意(即操作時要想著操作要領),也因此或多或少摻雜「自我意識」操作身體,影響到身體的鬆柔。直到近期透過「體感法」,漸漸體會到「筋膜」的本質,了解第二階段的操作要領都不過是「果」,「往前伸」才是「因」的「因果關係」後,進入第三階段,回歸萃純地「往前伸」(沒有太多「自我意識」,靠著「指領」及「捲落」)。
針對最後一個階段所述之「指領」及「捲落」,小弟以「因果關係」補充說明如下
「指領」的部份,以「金剪指」來說,這個操作要領只是「果」,用以描述當指領往前伸(「因」)時,「食指」與「中指」的相對位置關係。若以此要領操作,就小弟而言,會增加「自我意識」在兩根手指上,造成手上有兩個「自我意識」,進而影響到身體的鬆柔(即「筋膜」本質的運作)。
「捲落」的部份,用「自我意識」地捲落(想著有一個點,慢慢地從指尖往湧泉跑),這樣用「自我意識」,模擬「筋膜」本質運作的過程,小弟視為「果」。這樣的模擬,會影響到身體的鬆柔(即「筋膜」本質的運作)。因「筋膜」本質的運作,應如同前人所說「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如水生波」、及「不知己之動」等三語所述(小弟在第一、二階段有串勁時,約略可以體會第一語所述,但二、三語無法體會,直到第三階段時,才體會到二、三語,了解到小弟以前或多或少都有用「自我意識」操作身體(讓身體原本應動的部位不動))。小弟現在認為「因」應為靠著挨點所受感覺,往前伸(即挨何處,何處討消息)。
備註:有關挨點所受感覺,起初因自己仍有「自我意識」操作身體,會感受到對方最強的挨點,等降低了「自我意識」讓身體更鬆柔後,挨點的感覺會變得沒有強弱(變得很平均)。
最後小弟想說的是就小弟目前的認知「往伸前」是所學習體感法最高原則,統攝「指領」與「捲落」(「環位」是因應而生),就如同祖師爺所說的「隨曲就伸」或武禹襄「曲中求直」又或者是前人所說「打人如掛畫」。(就此部份有興趣的追兄可以去看宗長所著文章「太極暗勁輕輕一伸手」)
小弟認為教練今年之所以用體感法教學,是因為「因」(「往前伸」)只有一個,「果」(標示法)有好幾個操作要領,雖說「因」比「果」較難教,但「果」要遵守好幾個操作要領,且會增加「自我意識」摻雜,影響身體的鬆柔,最後還要修掉,不見得比教「因」好。此外小弟認為教練之前所講的「先將連環練入體,再將連環沉腳底」,應是想用「環位」這個標示法統籌其它的標示法(單一化)。
第一階段很直接地(沒有太多「自我意識」)操作「指領」及「捲落」。後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慢慢加入許多操作要領(即標示法),如「金剪指」、「彎弓」、「肘旋」及「環位」等。藉由這些標示法,讓自己在放掉「肌肉」改用「筋膜」上進步很多,此時也進入第二階段,認為身體的操作不該只是「指領」及「捲落」那麼單純,背後實際上有很多操作要領在操作時要注意(即操作時要想著操作要領),也因此或多或少摻雜「自我意識」操作身體,影響到身體的鬆柔。直到近期透過「體感法」,漸漸體會到「筋膜」的本質,了解第二階段的操作要領都不過是「果」,「往前伸」才是「因」的「因果關係」後,進入第三階段,回歸萃純地「往前伸」(沒有太多「自我意識」,靠著「指領」及「捲落」)。
針對最後一個階段所述之「指領」及「捲落」,小弟以「因果關係」補充說明如下
「指領」的部份,以「金剪指」來說,這個操作要領只是「果」,用以描述當指領往前伸(「因」)時,「食指」與「中指」的相對位置關係。若以此要領操作,就小弟而言,會增加「自我意識」在兩根手指上,造成手上有兩個「自我意識」,進而影響到身體的鬆柔(即「筋膜」本質的運作)。
「捲落」的部份,用「自我意識」地捲落(想著有一個點,慢慢地從指尖往湧泉跑),這樣用「自我意識」,模擬「筋膜」本質運作的過程,小弟視為「果」。這樣的模擬,會影響到身體的鬆柔(即「筋膜」本質的運作)。因「筋膜」本質的運作,應如同前人所說「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如水生波」、及「不知己之動」等三語所述(小弟在第一、二階段有串勁時,約略可以體會第一語所述,但二、三語無法體會,直到第三階段時,才體會到二、三語,了解到小弟以前或多或少都有用「自我意識」操作身體(讓身體原本應動的部位不動))。小弟現在認為「因」應為靠著挨點所受感覺,往前伸(即挨何處,何處討消息)。
備註:有關挨點所受感覺,起初因自己仍有「自我意識」操作身體,會感受到對方最強的挨點,等降低了「自我意識」讓身體更鬆柔後,挨點的感覺會變得沒有強弱(變得很平均)。
最後小弟想說的是就小弟目前的認知「往伸前」是所學習體感法最高原則,統攝「指領」與「捲落」(「環位」是因應而生),就如同祖師爺所說的「隨曲就伸」或武禹襄「曲中求直」又或者是前人所說「打人如掛畫」。(就此部份有興趣的追兄可以去看宗長所著文章「太極暗勁輕輕一伸手」)
小弟認為教練今年之所以用體感法教學,是因為「因」(「往前伸」)只有一個,「果」(標示法)有好幾個操作要領,雖說「因」比「果」較難教,但「果」要遵守好幾個操作要領,且會增加「自我意識」摻雜,影響身體的鬆柔,最後還要修掉,不見得比教「因」好。此外小弟認為教練之前所講的「先將連環練入體,再將連環沉腳底」,應是想用「環位」這個標示法統籌其它的標示法(單一化)。